陀螺

2023-08-08

陀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朝。那時候它的名字叫「千千」。「千千」是直徑約四寸、象牙製的圓盤。當中有一個一寸長的鐵針,用手擰這鐵針,使針尖在桌上旋轉如飛,快停的時候用衣袖拂動它,比賽誰轉得久。這遊戲是宮女們在深宮裡寂寞的時候玩的。和現在的玩法相比,那時候的玩法文雅多了。

根據記載,當時陀螺是木製的,實心而無柄。用繩子繞好了,一拋一抽,陀螺便在地上無聲地旋轉。當它緩慢下來時,再用繩子給它加油,便可轉個不停。這種玩法延續至今,成為喜聞樂見的玩法。

陀螺的形狀是三角錐形的,上面平下面尖。用一根細竹竿或木棍做鞭杆子,在前端系上鞭繩「絕大多數用細麻繩或索線」,把鞭繩全部纏繞在陀螺上,貼近地面,兩手分拿鞭杆與陀螺向相反的方向一扯,叫做「放得羅」(得羅即陀螺)。陀螺在地上轉,稱為「放活了」;不轉稱為「放死了」。放活以後,就可以用鞭子抽,抽得越用力,陀螺就轉得越快。一般生手要費很長時間才能把它放活。

薪傳學社提供一系列中國文化及國家安全教育到校活動,包括文化工作坊、攤位遊戲、國藝表演、專題講座等,積極支援香港中學、小學、幼稚園、特殊學校舉辦中華文化日、中國文化週、課後興趣班,以至非華語學生支援、家長國安講座、教師發展日、外出文化考察等。迄今合作學校與機構逾 200 間。